热点
29家企业成北京首批外资研发中心 近七成为高精尖产业领域
北京今年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目前已认定英特尔、阿斯利康、日立等29家外资企业为本市首批外资研发中心,近七成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领域。
去年新设企业超九成为服务业
据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夏沁芳介绍,自2020年9月以来,北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或突破性政策,落地了一批服务型平台,为北京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两区”建设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七成,自贸试验区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一成,以开放增活力、强赋能、促发展、提质量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2021年,全市新设企业23.8万家,同比增长28.1%;其中新设服务业企业22.3万家,占全市新设企业的比重超过九成。2021年年末,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4万家,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00余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企业11.8万家,同比实现正增长。
初步核算,2021年,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现增加值2.2万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67.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比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1.9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2021年实现增加值3485.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首批市外资研发中心完成认定
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介绍,“两区”建设以来,首创性、突破性改革举措成效显著。北京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对申请企业试行“直报联审”,采取全程网办,较常规审批流程压缩80%以上。截至目前,共有76家企业参与试点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试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水平。北京率先开展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试点将技术转让所得免征额由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近50家中关村企业享受了试点政策。
“两区”建设还营造了一流国际科技创新生态。北京出台《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本市现有各类孵化机构超过500家,市级以上认定孵化机构391家,运营场地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服务创业企业7万余家,带动就业人数达32.5万人;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创业投资集聚区的若干措施》,搭建创投机构综合服务平台、中关村知名创投企业库和科创企业融资项目库,目前在创业投资集聚区登记注册投资机构、创投项目及服务机构等已达80余家;加强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融通合作,2022年1至7月,向津冀技术输出技术合同2819项,同比增长3.9%,成交额207.2亿元,增长7.3%。
赵清介绍,为进一步鼓励和稳定外资在京发展,《北京市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于今年3月26日发布。截至目前,已完成首批市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工作,并开展外资研发激励计划。认定英特尔、阿斯利康、日立等29家外资企业为本市首批外资研发中心,近七成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领域,2021年度总研发投入超20亿元。
海淀实际利用外资全市居首
昨日的发布会上,海淀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林剑华介绍了“两区”建设两周年成效情况。据悉,在“两区”建设带动下,海淀区对外资吸引力更加凸显。2021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0%,全市占比40.12%,居全市首位。2022年1至7月,实际利用外资60.55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全市占比44.6%;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新设12家、增资34家次。
林剑华表示,海淀区积极推进“1+2+N”全域园区联动开放行动,即:以自贸试验区海淀组团为核心,中关村软件园和东升科技园为联动创新区,N个重点园区为辐射带动区,加强政策联动创新。其中,海淀组团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产业发展,集聚了华为、龙芯中科、纳通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国家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在基础前沿领域不断积累优势,强化科技战略布局;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挂牌以来,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3639家。
中关村软件园培育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的产业集群,2021年,软件园企业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知识产权80000多项,园区实现产值4295亿元,地均产值达到每平方公里1652亿元。东升科技园围绕数字经济、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入驻亿华通、天智航、思灵机器人等高精尖企业,2021年园区产值为304亿元。
文/本报记者 王斌
- 上一篇:快手商责纠纷违规怎么办怎么处理
- 下一篇:美股异动:基因诊断股走高 普瑞健康涨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