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物价有条件保持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9%。专家表示,8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积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CPI和PPI同比涨幅均回落
8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均有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CPI方面,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09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上涨6.6%和12.7%;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3%和6.0%,涨幅比上月均有回落;食用植物油和粮食价格分别上涨7.9%和3.3%。
“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影响。”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丁宇佳对分析,受前期猪肉价格上涨的替代效应影响,8月鸡肉、鸭肉等价格上涨,且涨幅比上月扩大。
董莉娟表示,在8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7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相同。
PPI方面,8月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8月份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丁宇佳说,在上游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涨幅回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降幅扩大,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涨转降,部分缓解了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
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上涨受关注。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近期加大猪肉储备投放力度,保障中秋、国庆等节日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丁宇佳认为,随着各地猪肉储备陆续投放,猪肉价格上涨动能有限。储备肉投放除了增加短期市场供给,平抑猪肉价格过快上涨,更重要的是引导市场预期,促进生猪供给平稳释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行业协会、头部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等有关方面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猪粮比价处于合理区间,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未来,如果生猪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可能导致产能过快增加、后期价格大幅下跌,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对于后期价格走势,各方认为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回升;新生仔猪量自二季度以来明显增加,对应后期育肥猪出栏量将相应增加,多数头部企业计划出栏量呈逐月上升态势;天气转凉后育肥猪生长速度加快,猪肉供应将进一步增加。总体判断,今年后期生猪和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8月CPI环比数据看,随着生猪出栏逐步恢复正常,加之消费需求季节性走弱,猪肉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25.2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动态,及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保障生猪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CPI预期调控目标可以实现
接下来,物价走势怎么看?全年预期调控目标能否实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表示,今年以来,在国际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中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总体判断,今年全年3%左右的CPI预期调控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从下阶段情况看,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总体充足。农业生产连续多年丰收,今年夏粮实现增产,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打下了较好基础。主要工业消费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服务供给不断扩大,相关价格涨势比较温和。”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对国内输入性影响可能会有所降低,加之国内市场保供稳价措施显效,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有利于稳定相关产品价格。
丁宇佳认为,PPI同比涨幅有望继续回落,这一方面利于物价总体稳定可控,另一方面将助推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对经济稳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整体上处于恢复过程中,市场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动力并不强。同时,中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财政货币政策,价格大幅上涨缺乏相应条件。“尽管受短期因素影响,个别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可能会较高,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是有条件的。”付凌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