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志商业

热点

“末日博士”鲁比尼:滞胀型债务危机越来越近

时间:2022-07-02 17:32

  近几个月来,未来一年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前景迅速恶化,全球央行的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家庭现在都在问,他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修正自己的预期,修正多长时间。曾成功预测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认为,这将取决于六大问题的答案。

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高通胀是暂时的还是更持久的?

在过去一年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一直很激烈,但到了今天,结果已然明朗,认为通胀“根深蒂固”的一众美联储鹰派官员赢了,以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为代表的持“通胀暂时论”的全球多数央行及财政部门都输惨了。

是什么推高了通胀?

到底是宽松的货币、信贷和财政政策催生出的需求过剩推高了通胀?还是被包括疫情初期的闭关锁国、供应链瓶颈、美国经济衰退、劳动力紧缺、俄乌冲突以及疫情恶化引发的供给不足推高了通胀?

尽管需求和供给因素混杂,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供给因素越来越成为高通胀的主要推动力。不仅如此,鲁比尼称,由于供给侧驱动的通胀会带来滞胀,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这将大大增加经济硬着陆(大量失业涌现、经济濒临衰退)的风险。

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紧缩会导向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大多数央行和华尔街的大部分金融机构仍在为“软着陆”站台。然而,新的共识却转向了更为悲观的境地,就连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也意识到衰退是可能的。鲍威尔称,美国经济软着陆将“非常具有挑战性”。

此外,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使用的模型显示,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大,这与英国央行此前表达的观点相类似。现在,几家着名的华尔街机构已经认定,在所有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济衰退就是他们的基准情景。不仅如此,在欧美两地,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商业和消费者信心的前瞻性指标均在急剧下降。

硬着陆威胁下,全球央行会集体迎来鸽派抬头吗?

鲁比尼认为,一旦出现了硬着陆的苗头,全球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就会停止收紧政策,通胀预计将持续上升,经济要么过热(高于目标通胀率和潜在增长率),要么出现滞涨(高于目标通胀率和衰退),这取决于需求冲击还是供应冲击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大多数市场分析师倾向于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将一直“鹰”下去,但鲁比尼却提出质疑。鲁比尼认为,在过去多年的低利率和宽松的金融环境下,私人和公共负债早已堆积如山,哪怕金融环境只是轻微收紧,都会无限放大经济衰退和债务陷阱的风险。因此,一旦经济硬着陆成真,鹰派们就会纷纷退场,并默许通胀水涨船高,滞胀紧随其后。

即将到来的衰退是温和且短暂呢,还是严重且伴有深度金融危机呢?

对经济硬着陆将信将疑的人中,大多数仍认为,衰退将是温和却短暂的。他们认为,眼下的金融环境不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那么严重,这意味着伴随严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衰退风险很低。鲁比尼认为,这种观点不仅幼稚,而且危险。

鲁比尼称,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下一次衰退将以严重的滞胀以及债务危机为标志。作为全球GDP的一部分,时下,私人和公共债务水平远高于过去,从1999 年的200% 飙升至到今天的350%。自疫情爆发以来,举债行为更是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货币政策快速“正常化”,全球央行的大幅加息将导致高负债的家庭、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陷入破产和债务违约的绝境。

但鲁比尼认为,即将到来的危机不会走前辈们的老路。在1970年代的滞涨下,因为债务水平很低,故未有大规模的债务危机爆发。2008年后,债务危机爆发,随后,在由信贷紧缩而产生的负需求冲击下,低通胀(或通缩)也成为现实。眼下,经济在债台高筑的背景下面临供给侧冲击,这意味着下一次危机是1970年代滞胀和2008年债务危机的结合,即滞胀型债务危机。

在过去,面对滞胀冲击时,即便放任经济衰退与不顾,央行也必须收紧货币政策。正因如此,鲁比尼认为,目前的情况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或疫情初期的几个月有着根本不同:当时,为了应对总需求下降和通缩压力,央行可以大肆放水。而现状则是,大部分“财政弹药”已被打光,公共债务也正变得不可持续,财政扩张的空间也将更加有限。

鲁比尼指出,时至今日,高通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全球多数央行不约而同地大举收水,从而大大增加了全球同步衰退的可能性。“全球收水”的影响已经显现:在公募和私募股权、房地产、住房、模因股票、加密货币、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债券和信贷工具中存在的大量泡沫已被逐一刺破。实际财富和金融财富正在萎缩,而债务和偿债比率逐步上升。

股市会从当前的熊市(从上一个峰值下跌至少20%)中反弹,还是会跌跌不休?

鲁比尼认为,最有可能情况是跌无止境。毕竟,在历次典型的普通衰退中,美股和全球股市往往下跌约35%。但由于即将到来的衰退将是滞胀与债务危机的结合体,股市可能会出现近50%的跌幅。

鲁比尼表示,无论衰退是温和的还是严重的,历史均表明,股市在触底之前还有更大的下行空间。目前,任何反弹(如过去两周的反弹)都应该被视为“回光返照”,而不是意味着一路长虹。

鲁比尼说:

“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形势问题繁多且无解。这表明,在重见天日之前,经济前景越来越黯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