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安倍国葬今天在争议中开启, 美媒:透支其留给自民党的“遗产”
超过60%的日本人反对为他举行国葬,原因包括高达近1200万美元的天价国葬费用、对于安倍政治遗产的复杂评价,以及日本自民党与“统一教”撇不清的牵扯。美国彭博新闻社26日称,7月,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决定为安倍举行国葬时,很可能是为了让日本拥有一个“团结时刻”。但他应该没有料到,仅仅两个多月后,对安倍遇刺的同情不仅没能转化成自民党支持率的提升,民众甚至开始同情刺杀安倍的凶手,一场国葬透支了安倍留给自民党的“遗产”。路透社26日称,对安倍葬礼的反对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分裂程度。尽管作为日本战后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强硬的安保和经济政策受到民族主义者与右翼人士的推崇,同时遭到希望日本保持和平宪法人士的唾骂。
为安倍晋三举行的国葬仪式将从当地时间27日下午2时正式开始。近1400名自卫队员将在国葬仪式上执行“吊唁礼炮”和“奏乐”等任务。其中,吊唁礼炮将沿袭惯例,发射19发。
日本政府大约1200万美元的葬礼成本,其中一半将用于安保,1/3用于接待外宾。
岸田26日会见了前来参加葬礼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等外国政要。
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因应对飓风灾情紧急取消行程后,哈里斯成为出席安倍国葬唯一的G7现任首脑级人士。报道称,谈到出席名单,日本首相官邸人士苦笑称:“往好了说,并无亮色。很难说是豪华阵容。”
26日,韩国爆发反对政府派遣高官参加安倍葬礼的示威。26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安倍的葬礼。
资料图与此同时,反对安倍国葬的民众计划27日在日本各地继续举行集会。日本主要反对党民主党、共产党等都抵制这场葬礼。共同社近日公布民调显示,超过60%的日本民众反对政府斥巨资为安倍举行国葬。
以因刺杀安倍被捕的嫌疑人山上彻也为原型的电影,将于9月26日至29日在东京等地上映。影片描述了山上的成长经历及刺杀过程。这3天正是日本政府为安倍举行国葬期间。该片剧本仅用3天写完,经过8天拍摄后便进入剪辑工作。本次放映的是尚在剪辑中的50分钟特别版本,该影片在东京、大阪、茨城等地影院的点映票已经预售一空。
26日下午6时左右,有市民团体在新宿车站附近举行集会,称“安倍所作出的政绩不值得全体国民的敬意和吊唁”等,高呼反对国葬。这些市民高举写有“不允许强制吊唁”等字样的标语牌,齐声呼吁日本政府“听听反对的声音”。
同天下午,日本市民团体“反对安倍前首相国葬之会”在位于东京的众议院会馆举行“反对国葬大集会”。多位反对党议员、媒体评论员、法律专家等在集会上发言,批驳岸田政权对安倍晋三进行国葬的合法性。
关东学院大学名誉教授足立昌胜认为,对安倍进行国葬完全没有法律依据。日本战前的法律中确实曾有“国葬令”存在,但随着日本战败,国葬令已经失去法律效力。日本众议院议员盐川铁表示,日本有那么多人死于新冠肺炎疫情,连普通的葬礼都没有,为什么要给安倍特别待遇,动用国民税金举行国葬?还有,安倍生前同“统一教”有密切的联系,岸田文雄既然表示要同“统一教”断绝关系,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国葬?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他认为,现在不是为安倍举行国葬的时候,而是应对安倍的执政后果进行总结反省的时候。
宪法专家小林节则指出,举行国葬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得到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即国会的决议,本次国葬的决定仅仅是以内阁决议的形式,最多只能称为“内阁葬”。二是必须在国民中形成“值得国葬”的共识。而在内政上,“安倍经济学”破坏了日本经济和福利制度、固化了贫富差距,降低了国民幸福感。在外交上,除了不断增加外交费用,安倍政府在“北方四岛”问题、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重要议题上,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称,日本民众对安倍国葬的反应,有如对他政绩的一次“公投”。报道引用山口大学一位名誉教授的话称,安倍晋三的政治理念不仅是要摆脱日本在二战战败后确立的和平宪法体系,更是要让日本再次回归战前的军国主义政治体制。对这样一位政治人物进行国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认同的。
资料图韩国。反对者认为,战后仅有吉田茂享受了国葬待遇,此后首相均不再沿袭,“安倍国葬”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另一方面,岸田期待的“吊唁外交”效果似乎还是一个问号。在距葬礼仅有不到三天的时候,日本政府还难以全部敲定海外客人的最终名单。官房长官松野博一22日透露,预计约有700名海外客人,现任和前任首脑级人物总计49名。但日媒普遍七国集团里将到访的现任首脑级人物只有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受邀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均表示不出席。更尴尬的是,这样的“冷清”不可避免地被拿来与政要云集的英国女王葬礼进行对比。
哈里斯将代表美国出席安倍葬礼,但出席英国女王葬礼的是拜登。 图源:AFP
一个日渐鲜明的社会共识是,在当下的日本有太多比这样一场富有争议的葬礼更值得关注的议题: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胀等经济挑战?如何从全球新冠疫情的“风暴眼”中走出?如何在“统一教会”风波后重塑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面对暗流涌动,岸田不是没有危机感。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自己的“倾听力”,表示“必须认真倾听国民的声音”。但围绕国葬事宜,他似乎却没有听到大多数国民的声音。在东京的一场反对国葬的集会上,一位从长野市赶来的71岁日本市民表示:“破坏民主主义的安倍政府也好,不听国民呼声的岸田政府也罢,都让人深感愤怒。钱应该用在保障年轻人生活上,而不是国葬。”在日渐汹涌的民意面前,“安倍国葬”俨然也成为划分不同政见的风向标。日本多个地方议会日前纷纷通过反对“安倍国葬”的意见书和决议。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明确表示将缺席葬礼,前首相菅直人和鸠山由纪夫接到邀请后也做出同样决定。更为罕见的是自民党内也出现了反对声音:前行政改革担当相村上诚一郎在接受共同社时称“六成以上国民反对国葬”,因此拒绝参加葬礼。
山雨欲来。在永田町,开始流传出要解散众议院的声音——此举通常能帮忙短期内提振支持率。但有分析人士直言,“岸田内阁的生死之灯恐怕已经开始闪烁”。人们开始关注日本政坛长期流行的“青木法则”。这个观察指标由前官房长官青木干雄在多年前提出,被认为对日本政治具有解释力。“如果内阁支持率和自民党支持率合计不超过50%,就会出现政权危机”。
岸田日前飞赴纽约参加联大会议。 图源:twitter
多家民调显示,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已经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危险水域”。最初上台的时候,岸田曾一度带给民众某些期待,但后来他的一系列选择却仍然没有摆脱“前任的框框”。岸田或许想最后借一借安倍的光来巩固执政基础,却忘记了民众眼下更需要的并不是“安倍继承者”所象征的“不变”,而是一个真正能带领他们在变局中走出困境的领导人。
在岸田率领自民党赢得参众两院选举之后,日本未来三年内将不会举行大的国政选举,舆论此前普遍认为这将是他的“黄金三年”。但一个熟悉的“故事”是,如果现任内阁支持率继续下挫,“后岸田时代”的争夺战将会提前打响。不顾民意举行“安倍国葬”,哪怕背后洪水滔天?对有”求稳先生”之称的岸田来说,这份“勇气”换来的,不知是他期盼已久的“黄金三年”的序幕,还是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