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志商业

要闻

单月金融数据波动无须恐慌

时间:2022-08-25 01:51

  7月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信贷数据出炉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不少分析认为,两项数据的当月增速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塌方”。但实际上,过度解读单月数据并不科学。如果将近几个月的金融数据结合起来,就不难发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然稳定,远不至于陷入“塌方”式恐慌。

  季节性因素是导致7月份金融数据呈现短期波动的重要原因。每年7月都是传统的缴税大月,财政存款回笼效应明显。叠加年中银行存在冲时点行为,因此7月金融数据往往波动明显。再加上银行信贷投放并非匀速进行,很容易形成信贷投放的“大小月”,呈现一个月多、一个月少的现象。尤其是近两年,受反复影响,月度信贷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波动明显放大,“大小月”现象更为突出。今年6月,信贷较去年同期多增较多,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在6月提前,7月增速有所放缓也在情理之中。今年3月,信贷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4月这两项数据也就增加得少一些。

  因此,观察金融数据只看单月并不准确,还应拉长时间来看。综合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较为有力,能够有效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4.35万亿元,同比多增5150亿元。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2.89万亿元。两项数据比去年同期均明显多增。在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下,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带动居民、企业部门存款明显增加,广义货币已经连续多月增速保持在11%以上。5月末,M_2同比增长11.1%。6月为11.4%,7月末,M_2同比增长12%,更是达到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反映国内货币供应量充足。

  从趋势看,随着国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经济活动加快恢复,有望带动融资需求增长。近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人民银行调降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利率,这将促进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和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助力经济薄弱环节修复和企业纾困,激发信贷需求。此外,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新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和新设立的3000亿元金融工具,也将有力支持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信贷需求增长,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接下来,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继续加大,货币信贷仍将保持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仍需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做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还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