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志商业

要闻

造车,也是小米的最后一根稻草

时间:2022-08-25 00:00

   对于小米来说,造车也许也是最后的稻草。

   在8月11日年度演讲的8天后,小米发布了半年报,用财务数字解释了雷军在演讲中的主题“低谷”。

   对于这十天的小米,年度演讲最重要的是给公众展现小米在过去的成绩和对未来的期待;而在小米的半年报中,则充分展现了小米过去半年的“狼狈”。

   作为国内唯一上市的头部智能手机厂商,小米的财报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现状都可以通过小米的财报找到他们的“影子”。

   同样的,对于小米来说,因为自己的大佬地位,还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让“稻草”变大树,当然,也可能是,被造车这个“吞金兽”把本来就不太好的状况拖进泥潭。

   现在断言还为时过早。

   在11号的演讲中,虽然最为亮眼的产品是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

   从时间上,在两小时四十分钟的演讲中,留给“车”的时间只有不到9分钟(还包括了前面不到两分钟的视频),但是很多人还是把目光聚焦在了小米汽车上。

   在宣布造车500天之后,一向对外保密造车进度的雷军终于公布了一些关于造车的“信息”。

   而且,雷军再次说了小米汽车的目标: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不是量产交付,而是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2021年3月宣布造车,到了7月就开始招聘智能驾驶专家;在8月全资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并且投资了数十家自动驾驶上下游企业;9月,小米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1月,小米汽车总部基地落户北京;今年4月,项目第一期开工;今年7月,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

   造车速度,的确让人惊艳,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令人咋舌的花钱速度。

   在去年7月的招聘人数,就超过了500人;而全资收购的深动科技总价77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投资总额超过20亿。

   上一家如此计算造车成本的公司,还叫恒大,那个把造车也当成房地产产业经营的房地产公司。

   两家公司没有什么可比之处,唯一的相似点,是在造车这件事上,都备受关注,也都认为自己准备好了钱。

   去年公布小米造车的消息时,雷军说,计划10年100亿美元。

   现在,雷军说的是,前期研发费用,投入了33个亿,按照之前的说法,剩下的9年,还有650个亿可以花。

   当然,这都是理想状态。

   在2022年上半年,小米的财务数据并不好看。

   第一季度,小米的收入首次下滑,而且,净利润出现了亏损;到了第二季度,虽然不再亏损,但是,整个上半年的利润只有8.35亿,同比降幅高达94.8%,经调整净利润合计则为49.40亿元,同比也减少了60.1%。

   这也不能怪去年雷军雄心勃勃。

   在2020年和2021年,因为华为手机受困,小米顺势接下了华为留下的市场空白。在2021年,小米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增幅则达到惊人的31%,远高于OPPO和vivo的18.3%和23.3%。

   理论上,如果小米留住这样的市场份额,今年的财报也不至于这么难看。

   只是,随着荣耀的回归,华为丢掉的份额又被荣耀拿走,小米并没有留下这批客户:国内出货量则从2021年上半年的2610万台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120万台,少了近500万台。

   全球范围内,比2021年上半年,小米则少卖了2470万台。

   受挫的手机销量,带来的是高涨的存货量,小米的账面存货在2021年末首次突破500亿元,2022年6月末再创新高达到57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到19.72%,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虽然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说,库存水平总体来看还是一个“偏健康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再加上全球手机销量都在下滑的大环境,是不是能一直“偏健康”,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方面小米主业盈利能力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造车还在花钱。

   只不过,小米似乎在偷偷地缩减自己花钱的速度。

   在去年3月,小米宣布首期投入100亿,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金,在今年3月,小米又发布公告,小米汽车业务的团队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人。

   现在小米公布的数据,则是超过500人的专属团队,前期投入了33个亿。

   换句话说,小米的实际投入“打折”了。

   雷军在讲到造车时,曾经说,未来5年,小米将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000亿,从财报上,这是小米目前账面上的所有可动用现金。

   小米造车,要不是带着小米驶向更光明的未来;要不,则是驶入泥潭,无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