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志商业

要闻

促进中国—东盟视听产业合作共赢

时间:2022-08-20 05:43

  中国—东盟视听周是国内首个由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区联合举办的国际性视听周活动,是2019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重要项目之一。第四届视听周将于9月6日在广西南宁市开幕,就如何办好本届视听周,促进中国—东盟视听产业合作共赢,经济日报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局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满昌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启动的背景下,举办视听周有何意义?

  满昌学:办好视听周,有利于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进一步推动双方媒体做好友好交往的传播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谐共处的守望者。

  视听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入选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已成为中国—东盟媒体领域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机制性平台,是推动中国—东盟国家在电视、广播、电影、网络视听技术等领域的节目互播、内容制作、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民心相通、守望相助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视听周在促进中国—东盟视听产业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满昌学:据统计,自2019年起,累计10个东盟国家全部参与视听周活动,达成合作协议18项,参加展播的省份12个,参加展播的国内外电道达216个,展播节目数442部,成功发布了和,在共建媒体合作“命运共同体”、媒体交流“青年智库”、媒体发展“融合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树立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新典范,成为服务国家外交的中国—东盟媒体合作平台。

  为推动更多合作成果落地,广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在基地举办视听传播峰会暨视听产品展示交易会,并在第三届中国—东盟电视周期间同步举办了智慧广电生态大会及I—PON技术与生态发展研讨会。其中,智慧广电生态大会签署了超过8500万元的项目。

  广西广电网络公司通过参股的华丽播子公司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主播孵化基地和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影视译制科创中心,打造面向东盟为主的海外融媒体宣传矩阵。孵化基地通过开设跨境电商主播培训、新媒体业务培训等课程,孵化海外社交媒体宣传矩阵,目前已培养合作外籍主播20余名。科创中心自主研发的译制平台投入商用一年,已译制电影500多部、电视剧800多集、短5000多个,运营多语种频道涵盖印尼语、泰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各类视听内容已在油管、Meta、Tiktok、印尼Indibox、UseeTV等海外主流新媒体平台落地播出,订阅总用户数超过100万,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量超过2亿次,广受海外观众好评。

  面对未来的视听科技革命和区域视听产业合作发展趋势,广西如何提升视听周的品牌价值,提升这一平台的服务性和实效性?

  满昌学:是否能促成内容交易、促进技术交流、打通共享平台、推动文化互通,是考量视听周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准。今后需要深挖视听周文化内涵和品牌资源,拓宽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渠道,通过电视、广播、电影、网络视听等联合制作辐射带动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一批项目落地。依托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分中心和自治区级融合媒体云平台升级,争取将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文化出口基地。加大基地招商推介和“三企入桂”力度,继续争取办好智慧广电生态大会,提高上下游产业聚集度,提升品牌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创办华丽播文化传媒,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主播孵化基地。以中国—东盟海外运营为重点,打造中国—东盟新媒体平台,推广小语种翻译、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代运营等服务。依托中国—东盟跨境主播孵化基地的定位及优势,进一步与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拓展互联网直播和培训业务合作市场。

  二是促成一批产品交易。延伸拓展视听周展销结合型展会形式,依托全息影像、CG特效、人工智能、裸眼3D、5G云XR、AI人机交互、大数据可视化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位呈现展会内容,吸引消费。针对前来观展的观众,统计分析在不同场景的人员聚集和驻留时间,判断观众对不同内容的喜好,结合人物特征,描绘出观众的完整画像。要有针对性地动态调整展会内容的分布时长,动态增加热门场景的人力、物力支持,提高参展观众的欣赏体验满意度。

  三是实现各方技术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系列平台,加强与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对接,推进我国具体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电先进技术、标准、产品、服务等在东盟国家推广应用,将广西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广电技术服务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