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宁波北仑区探索土地高效利用 让土地“活”起来
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15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1家;今年一季度,财政总收入333.1亿元,位居浙江省第一……作为我国临港工业和现代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一系列亮丽成绩的同时,一度也面临着成片可利用土地日益紧张的现实问题。如何提升土地利用“含金量”?随着“腾笼换鸟”、空间立体式开发等举措不断推出,北仑正大胆探索,挖潜破难,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活”起来。
空间供给与产业升级同频
“我做梦都想着搬进新厂房!”望着即将完工的新厂房,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群峰满是期待。
臻至最初的厂房位于一个叫塔峙岙村的小山村。一间100多平方米的闲置出租农舍里,张群峰靠着几台农机设备,一点一滴积累起产业资本。乘着新世纪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东风,臻至驶上了快车道。2012年,他们以亩均税收40万元的产出脱颖而出,拿到了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的入园证,建成了占地15亩的正规现代厂房,沿用至今。如今的臻至年产值过亿元,客户遍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一流车企供应商。但它也在遭遇成长的烦恼。
“如今,我们的厂房根本没有地方再安装生产设备了,更别说提升产能了。”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瑾告诉,大型机械的进驻、大型模具的生产,导致有限厂房空间对转型升级扩大生产的制约日益显现。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沈天旭用“捉襟见肘”来形容北仑工业用地紧缺的窘境。为此,北仑吹响了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号角。
如何腾?如何换?为精准识别重点“腾笼换鸟”对象,北仑区建设了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数字管理系统,建立起低效企业“一张清单”,通过扎扎实实的“一本账”精准找到内涵挖潜的方向,以协商回购、增资技改、引导转让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各类低效用地,北仑由各分管区领导挂帅,分别牵头分管行业开展重点清理,2020年以来,累计盘活低效用地3000亩以上。
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工作,北仑于2020年正式启动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灵峰现代产业园。这也让臻至盼来了第3个厂址。
“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我们高端大型模具生产基地,年销售额将突破3亿元。”刘瑾拿着新厂房规划图向介绍。
如今,在这个目标打造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示范园里,多家优质企业完成了增资扩产,北仑制造业伴随着空间有效供给,再次向“高”而行。
高效利用区域空间
随着土地空间使用模式不断更新,北仑开始尝试立体式的有效空间三维利用。
在大榭开发区,东华能源的地下洞库项目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真没想到这个项目还能重启!”回忆起项目动工前的一波三折,项目总监汪波感慨万千。2017年,东华能源在大榭开发区投资20亿元,准备建设一处地下洞库。但由于规划部门无法对非建设用地出具规划选址意见,导致地下洞库无法设置采矿权,无奈搁置。
幸运的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挂牌后发生了变化。该项目地块被划入46平方公里的宁波片区核心区,项目也被列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头号突破目标,并在全国首创性地形成以“征转分离”、工程性开采、地下空间租赁使用为特征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施路径。
沉寂数年的项目重获新生,建设方正全力追赶失去的时间。“项目建成后拥有120万立方米和80万立方米LPG地下洞库各1个,相当于增加了1200亩地面仓储用地。这一首创做法未来还可推广,进而有效盘活地下空间资源。”汪波说。
一边擘画地下空间的蓝图,一边又开始谋划向天空要空间。作为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所在地,北仑共有港外集装箱堆场76处,较大规模集卡停车场71个,平均每天约有5万车次进出港区。由于开发建设时间较早,这些堆场、停车场普遍集中在北仑城区,不但造成交通拥堵、停放困难等问题,还影响了区域环境品质提升与港口运输效率。
今年初,事关港外集装箱堆场、集卡停车场的“两场”整治提升行动在北仑打响。按照规划,第一阶段,至2025年,将实现港口后方规划配套的“两场”和集疏运体系基本建成;第二阶段,至2035年,实现“两场”布局空间结构有序、高效,国际强港和现代都市深度融合发展。
在腾退出来的一处低效地块上,北仑即将建设全自动化智能立体集卡停车场及堆场项目。“这将是国内首个数字化、立体化、智能化集卡停车场及堆场项目,建成后不但能进一步提升港口功能配套,大幅节约土地资源,助力产城融合,也将为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夯实基础。”项目推进方北仑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激活土地活力、拓展土地开发维度的同时,北仑也在持续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为目的,对项目在用地期限内的利用状况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和监管。
今年初,北仑有4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尽管产业领域不同,项目规模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北仑通过“双轨关联”用地机制招引落地的优质产业项目。去年1月份,北仑正式出台。在新的用地机制下,项目投资方和区政府指定的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负责竞得土地和厂房建设,建成后租赁给投资方落地经营。政府按投资协议对投资方的项目运营考核,如果合格则国有股权按约定退出,否则投资方的股权退出。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即便企业已经入场,但如果达不到与政府约定的产值、税收等效益指标,企业就必须得退出。“我们想在一开始就把土地用在刀刃上。”北仑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史伟耀告诉,“这种用地新机制有利于甄别好的招商项目,确保有限土地资源得到精准配置,实现高效产出,也让退出机制有了统一标准。”截至目前,北仑已按这种机制引进了6个项目。
让“寸土”长出“寸金”的探索远不止此。为高效配置土地要素资源,北仑今年还计划出台。在北仑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一扶持办法充分展现了北仑以大手笔下好产业质量发展“先手棋”的决心。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重机遇叠加,北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为在土地高效利用这一重点领域改革中先行先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