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近9000家 去年营收总额超3.7万亿元
9月8日上午,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根据会上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9月,工信部培育了四批共计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利润总额近0.4万亿元。其中,江苏省在专精特新发展上表现出色,产业链“填空白”“补短板”企业数和上市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
会上,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将通过多项举措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9月7日,11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已有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小巨人”去年营收超3.7万亿元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至2022年9月,工信部培育了四批共计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
《报告》显示,“小巨人”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13000余项,展现出较强的行业话语权。约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其中2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根据《报告》,“小巨人”企业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一万家,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达8.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70余家“小巨人”企业近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小巨人”企业对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强国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从发展来看,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1.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近0.4万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利润4000万元,是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3.4倍。前三批培育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中已有114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单项冠军企业比重达到13%。67%的“小巨人”企业产品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核心竞争力明显。九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在会上称,工信部将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计划,工信部“十四五”期间将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0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地,江苏省在专精特新方面有不俗表现。截至目前,江苏省已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98家,其中80%以上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75%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平均每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7%,产业链“填空白”“补短板”企业数和上市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表示。
以江苏省会南京市为例,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的落地政策,对专精特新中的小微企业给予20%的价格抵扣,努力完善全周期、全要素企业培育体系,推动创新型企业厚积成势。
北交所将支持专精特新上市
在上午的主论坛结束后,大会在下午开设了四个子论坛,分别关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产业链供需对接、产业集群促进发展四个方面。
其中,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今年提出的新概念。今年5月,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要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融通发展生态。
而在本次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九大模式,分别为:生态圈融通模式,指大企业通过投资孵化、资源赋能、引企育企构建产业生态,助力生态圈中小企业提质升级、加速成长;供应链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加强对配套中小企业在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带动提升,双方高效协作、同体共筑竞争优势;创新耦合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要素支撑,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输送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体系化协同创新能力;融资供给融通模式,指大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供应链多维数据互联,实现自身优质资信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共用、多级流转,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基地孵化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建设孵化基地,通过创业服务、产业链支持等方式,打通创新创业双向转化渠道,重点在链上延伸孵化中小企业;平台赋能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建立开放式赋能平台,共享市场、品牌、技术、设计等资源,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发展壮大平台生态;数据联通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与中小企业实现数据联通,带动中小企业“云上”融入产业链和大企业生产运营体系;内部孵化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建立双创激励机制,孵化内部创业团队,创办更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通模式,指中小企业在大企业周边区域建厂,为大企业提供近距离、快响应的配套产品和服务,共享资金、人才、公共技术服务等产业资源。
此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是广受关注的问题。
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北交所将努力建成功能完备、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有效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流交易所,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成长。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扩大市场覆盖面,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二是促进市场交易活跃,打造企业的估值定价中心;三是丰富市场产品工具,助力投融两端紧密对接;四是细化市场品牌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截至9月7日,11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小巨人”企业通过北交所和新三板联合培育,获得了加速成长,从挂牌到上市,资产规模平均增长了3倍,市值翻了两番,平均融资3.1亿元,即使在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仍然分别增长15%和23%,表现了抢眼的韧性和活力。此外,今年前8个月,北交所上市申报的企业中近4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三板中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小巨人”挂牌企业中有8成表达了到北交所上市的意愿。
“现在应该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江苏证监局二级巡视员陈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要通过直接融资赋能新发展格局构建和经济发展,以解决“卡脖子”问题为目标,为不确定性高、成长风险大的高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