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志商业

金融

私募基金相关消息:五大知名私募论剑 新能源板块迎来黄金十年还是重演2015互联网+泡沫

时间:2022-08-07 18:56

   今年以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跌跌涨涨,走势反复超出预期,后半程又何去何从,热门赛道股强力反弹之后是否过热,美国通胀对美股和中国资本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变化及影响。

   记者采访了聚鸣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刘晓龙,易同投资合伙人朱龙洋,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基金经理、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远策投资投资总监陈殷五位资深私募投资人士。

   受访私募普遍表示,今年后市大概率呈现出震荡态势,新能源等热门赛道整体性行情或已经差不多,但可以通过深入的基本面分析挖掘出优质个股机会,此外疫情后消费类和估值合理的核心资产等也值得关注。

   聚鸣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刘晓龙:倾向于持有“应对比预测更重要”的态度,整体组合配置了具备安全边际的逆向底仓,比如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同时对成长板块短中期关注电新制造业,预计在四季度加大对半导体、出行、服务类消费的关注。

   易同投资合伙人朱龙洋: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高增长趋势;但从估值看,确实有泡沫化的特征,比如未来整车行业赚多少钱,对应现在整车股票市值肯定不便宜,未来会出现显著分化。最近出现很多新能源+的热炒,似乎回到2015年互联网+热炒的感觉。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疫情后消费的复苏是略滞后于生产的,尤其是定价权有望进一步提升的消费类资产,例如航空旅游、物流、医药、广告媒体等。虽然今年疫情对短期居民消费造成了压制,但中长期消费复苏的趋势还在继续。

   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当前对后市仍然保持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看好三类投资机会:一是未被市场充分关注的细分行业成长股;二是估值回到合理区间的核心资产;三是传统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

   远策投资投资总监陈殷:随着市场的恢复,交易情绪开始升温,预期驱动的现象增多,相比于追逐市场预期的短期变化和板块轮动,我们更愿意去密切跟踪产业和企业发展,寻找和等待在少数确定性领域的投资机会。

   股市大概率震荡走势

   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和经济恢复情况

   记者:今年来A股跌宕起伏,跌跌涨涨,反复超出预期,后市怎么看?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方磊:下半年市场走势可能主要以震荡为主。今年年初至4月底,在美联储紧缩恐慌和海外地缘风险事件、国内局部疫情的影响下,A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5月以来,在经济复苏预期和较充裕流动性的环境下,A股开启反弹。

   7月中旬以来,在美国通胀高企紧缩加速、国内疫情略有反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缩量、新增部分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A股表现震荡。整体看,今年5月以来的反弹中部分热门股积累了较多的涨幅,主要是估值修复的体现。向后看,我们认为估值对股市的驱动可能已经趋于结束,叠加部分盈利盘获利了结,股市大概率呈现震荡。

   后续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仍是国内经济恢复的幅度和速度。虽然本周由于新增不确定因素,股市再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核心因素在内不在外。从环比视角来看,7月经济修复的斜率较6月有所下降,与股市走势也是相呼应的。7月末中央高层会议定调保持暖意且强调政策落实,预计后续政策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叠加疫情防控体系持续向对正常生产生活影响最小的方向优化,国内经济保持复苏的确定性较大。目前来看,市场对于经济修复的幅度和速度可能还有分歧,实际情况还需要我们密切跟踪。

   刘晓龙:市场在5、6月有所反弹,7月进入调整的震荡期,除了光伏和电动车板块的一些支线赛道,其余的表现不算亮眼。目前来看,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短时间不再成为主要矛盾。地产行业长期来看,也在逐步往更加健康的市场发展。在目前的房地产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下,消费和地产链很难有系统性机会,这包括了几乎所有可选消费以及金融、地产、建筑、建材、家电、家居相关行业。而社会资金十分充裕,在多数行业没有机会和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少数行业的结构性牛市就非常合理了。

   短中期看,我们会密切关注疫情防控的演变,观察生活、生产何时恢复到疫情前或者接近疫情前。

   朱龙洋:上半年A股的波动,主要是经济在一些内外部因素冲击下趋弱,内在因素包括过去几年一些产业政策的收缩效应,疫情在上半年又是一轮更直接、显著的冲击,整体地产链条、消费非常受影响,这是主要因素;外在因素是出口在海外经济衰退背景下,边际趋弱,不过这个是次要因素,因为出口整体韧性是不错的。5、6月份市场在上海疫情缓解以及国务院针对性的出台稳经济政策背景下出现显著反弹,对悲观预期进行纠偏。

   当下经济困难还未缓解,地产复苏、消费复苏还需要时间,但整体下半年货币政策仍然会相对宽松,海外针对通胀的紧缩政策可能也会边际变弱,因此流动性还会比较好,加上A股估值在中低水平,可能仍是一个震荡、分化的走势。

   陈殷:A股之前的大幅下跌主要是受到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上海疫情三个因素的轮番冲击,市场在冲击下估值回到偏低区域,悲观情绪缓解后市场回升,资金也逐渐回到市场。在持续修复了近一个季度后,出现震荡调整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展望下半年,还看不到明显的系统性风险,一是市场对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风险因素预期得比较充分,二是资金环境总体对股市偏有利,三是在投资标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不少估值和成长匹配的标的,还有一些未来需求改善比较明确的行业领域。需要关注的核心因素在于经济恢复的进度,这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结构变化。

   寇志伟:上半年A股市场高度分化,疫情对于经济尤其是偏线下服务行业的压制以及地产行业的困难处境,依然是影响经济预期的两个重要方面。如果看经济占比,目前地产产业链占我国GDP的比重超过20%,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占比则超过50%,其中餐饮行业占第三产业GDP的10%左右,考虑到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零售等其他的服务行业也受到了疫情不同程度的冲击,加总计算,我国GDP占比30%左右的行业目前仍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

   不过另一面,从3月中旬金融委会议以来,决策层明确释放了稳定经济金融的信号,后续一系列政策举措渐次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对下半年经济极度悲观的预期。

   首先,疫情防控更为科学合理。通过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可以看到疫情管控的措施在逐步放松,更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大城市中都已经建立了非常高频次、大范围的核酸筛查体系,可以避免极端封城现象的再次出现。所以,下半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明显小于上半年。

   其次,房地产情况预计下半年好转。5月中下旬开始,央行降低首套房按揭利率下限,随后又调降了LPR基准利率。当前首套房贷的全国平均利率已经降到了4.3%左右的低点。从历史经验上来看,这么低的房贷利率条件将对市场需求形成比较强的刺激。

   再次,在估值层面,目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附近,上证综指略低于历史中位数,局部板块估值较高,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目前估值处于历史30%以下的分位数水平。

   最后看股价,目前A股整体4000多只股票中,有近3000只相比2021年高点回调幅度超过30%,有1000只回调50%。

   考虑到政策的惯性,在经济没有明显复苏之前,我们认为无论是货币还是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大概率会保持相对呵护的态势。总而言之,在高度分化的市场条件下,虽然市场整体的贝塔行情可能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还有很多阿尔法的机会。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大趋势

   但要警惕估值过高风险

   记者:新能源等热门赛道弹力十足,也引发估值高低和后市预期争论,你怎么看?

   刘晓龙:目前新能源部分领域的估值上涨很快,但其中仍有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不错成长性的结构性机会。我们持仓中配置了新能源车-电动化相关的标的。

   根据我们自下而上的大量调研来看,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创造了新增机会。燃油车时代封闭的外资供应链体系在国产电动化的浪潮下,给了一群国产零部件企业入圈的机会。未来1-2个季度演绎方向,我们大概率仍聚焦电新制造业。

   总体看,新能源投资也会由去年的赛道投资逐步转向由个股基本面驱动的投资。

   陈殷:新能源等板块的股价表现强势,背后是当前经济状态下投资者做排除法的结果。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疫后经济恢复的速度也并不快,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是少数的下游需求改善前景还比较确定的领域,这决定了在这些板块在行业比较中的优势。同时,这些领域也存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推广,所以相比于看当期估值高低,更重要的是要跟踪产业进展,观察新领域的推进是否顺利,未来的市场空间能否实现。

   方磊:我们认为,热门赛道板块景气度进一步上行的概率不大,但估值已经明显处于合理区间,估值提升的幅度可能有限。一方面,虽然前期市场极度悲观情绪下导致部分优质赛道股出现超跌,但5月以来这部分优质赛道板块已经得到了明显的修复,目前估值基本合理反映板块今年业绩,后续估值提升的弹性可能不大。

   另一方面,从整体环境来看,海外不断收紧流动性,国内通胀温和上行的环境下,流动性对估值提升的推动力可能不会变得更大。目前市场回购利率处于远低于逆回购利率的水平,国内流动性仍处于合理充裕状态,国内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概率可能不大。我们认为热门赛道板块中普涨行情基本已经结束,后续的投资机会需要通过更深入的基本面研究来挖掘。

   寇志伟:新能源板块可以说处于炙手可热的阶段,我们认为板块当前估值偏高,短期要警惕交易过度拥挤的风险。

   但从一个长期的视角,我们非常认可新能源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这两个赛道具备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因此会关注和布局未来在进入者变多之后,壁垒依然坚固,管理层优秀,未来将持续享受行业高增长的优质新能源公司。

   朱龙洋:新能源汽车是全球经济一大亮点,即新增了电动化、智能化的相关产业的万亿级别的产值,也带动了相关行业万亿级别的投资,特别在其它行业亮点不多的情况下,更吸引资金,从未来五年看,这个行业也仍然是高增长的趋势。

   但从估值看,确实有泡沫化的特征,因为算大账的话,比如未来整车行业赚多少钱,应该是能测算的,对应所有整车企业市值也大概有个范围,从这点看,肯定不便宜了,未来会出现显著分化,投资者要做的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找到最后的胜出的玩家。所以未来新能源应该会出现分化,其实这个分化今年以来就已经出现了,很多股票创了新高,很多还有很大距离。最近一个月,流动性好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能源+的热炒,甚至机器人+的主题投资,似乎回到2015年互联网可以加一切的感觉,这类波动会比较大,潜在风险较高。

   传统能源类股票最好时机已经过去

   但估值具有较强吸引力

   记者:今年以来走势较强的传统能源类股票,如煤炭、石油等,是否还有机会?

   寇志伟:传统能源类股票最好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但我们认为这类股票估值依然非常有吸引力,股息收益率高,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具备很好的配置价值。短期来看,能源价格的上涨已经对美欧汽油消费需求构成了抑制,本轮油价的顶部可能已经出现。但中期来看,无论是原油还是煤炭,供给依然是非常刚性的。如果本轮全球衰退是一个温和的衰退,那么需求回落的幅度不会很大,能源的价格可能也会维持在相对高位,能源板块的股票在目前的估值下还是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当市场出现风险偏好的急速调整、油价快速下跌时,可能是更好的配置机会。

   陈殷:上游能源类板块的强势主要来源于价格因素的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往往受到基本面供需、金融属性、地缘政治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要准确预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比较困难的。但从基本面供需的角度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在放缓,原油供给端进一步趋紧的可能性不大,煤炭供给端的保供措施效果也会逐渐体现,因此价格因素再次推动传统能源类股票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机会可能来自估值合理甚至偏低情况下的个股选择,或者这些公司在传统主业盈利改善的基础上切入的新的产品领域。

   方磊:上半年在全球需求保持韧性以及地缘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较为强势。但随着海外衰退力量的增强和俄乌事件的长期化,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由于原油、煤炭等资源品供给刚性较强,因此价格回落速度可能慢于其他大宗商品。但传统能源类行业大概率仍处于景气度下行阶段,相应的投资机会可能更难把握。目前实体企业对传统能源未来的看法不算特别乐观,因此可能会导致供给端始终处于偏紧的状态。从偏长的视角来看,当美国完成抗通胀任务、货币政策边际转向后,全球需求或将出现好转,带动商品价格和相关板块出现上行。

   朱龙洋:今年大宗商品中除了能源均出现下跌,能源相对坚挺的原因在于俄乌冲突造成了全球能源供给保证出现了局部危机,然后传导到全球,供给错配,所以虽然整体需求下降,但价格很坚挺。未来看,能源供给问题仍然看不到解决的根本办法。煤炭是中国能源自给的基石,供给又能被行政管制,所以从供需来看,仍然处于平衡状态,从高股息这个角度,我认为有很好投资机会。

   刘晓龙:今年以来主要参与了石油的配置,煤炭参与度较低。近期来看,我们自4月底到5月初开始全面寻找成长机会,因此石油相关配置在目前持仓中占比较低。从风险收益比角度考虑,偏泛制造业的标的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

   疫情对短期居民消费形成压制

   中长期复苏趋势仍在继续

   记者: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渐淡去,疫情复苏领域蕴含哪些投资机会?其中,消费板块是否会复苏?

   方磊:今年5月以来的反弹中,前期受局部疫情影响最重的汽车产业链表现最好。疫情后消费的复苏是略滞后于生产的,所以我们对消费板块保持关注。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虽然今年疫情对短期居民消费造成了压制,但中长期消费复苏的趋势还在继续。疫情冲击下目前消费低于中长期趋势线水平,消费自身具有回补动力。随着经济活性和人员流动的逐渐恢复,居民消费需求将逐渐向中长期趋势线月,在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优化防控体系的背景下,人员流动保持恢复,暑期跨省游热度持续上升,线下消费也出现好转。而消费行业的供给端处于出清状态,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供给方可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定价权提升有望带动消费类公司业绩弹性超预期。

   寇志伟:第九版防控方案更加科学精准,更好地平衡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是有利的。具体到消费板块,我们认为现在是重新梳理行业投资逻辑、检视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布局期。受到疫情和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去年以来消费板块受到较大冲击,现在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消费都从热门赛道变成了冷门赛道。但我们相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在行业低迷期,我们会积极寻找那些经营具有韧性,在细分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公司。

   刘晓龙:我们在持续跟踪疫情防控情况。假如恢复到疫情前或接近疫情前,除了房地产产业链外,其余行业可以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讨论未来,开始建立合理的增长预期,这也意味着会开始有稳定的预期来得到定价。这其中半导体、出行、服务类消费等,都是我们关注的行业。

   朱龙洋:疫情缓解的速度没有想象中快,看交通流量数据,这次恢复速度不如2020年,消费整体还是受制于大环境。不过由于国内市场的人口基数庞大,需求较大,只要能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仍有较大的投资机会,例如当前高端白酒的需求还是非常稳定持续的。

   陈殷:自上海疫情冲击后,疫情的影响是在逐渐转淡的,但疫情防控的总体环境还在,对一些消费场景的客观约束会继续存在,同时消费决策也受到居民未来预期的影响。市场预期有时候会走在实际情况前面,因此市场会多次交易疫情复苏的预期,但对疫情复苏推动消费的效果还是要谨慎观察确认,时间进度上还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影响下国产替代成趋势

   重点关注高端制造、风光储等领域

   记者:台海局势升温,中美关系再度紧张,地缘政治对资本市场会有何影响?据此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军工、国产替代方向怎么看?

   陈殷:中美关系的紧张其实不是市场面临的新问题,至少从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以来就持续存在,因此过去几年市场对这个因素逐渐“脱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在逐渐弱化。经过几年的思考,资本市场也意识到,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具体到相关领域,一方面是补短板、强弱项,在电子、材料、装备等“硬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步伐会加快,国内替代市场也足够大。另一方面是拉长长板,在风光储、新能车等全球的新成长领域继续做大做强,确保在全球保持领先优势。

   方磊:目前看地缘风险事件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更多是情绪上的。事件发生当日,国内投资者情绪极差,反应的是对新增不确定性的厌恶。目前事件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对股市基本面的影响还不大。今年全球宏观环境较为复杂,我们认为内需的确定性可能更高,中期内关注内需可能是更加稳妥的策略。近年来各国对供应链安全高度重视,相应的国产替代也成为了关注热点。在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的环境下,高端制造业等卡脖子板块中可能仍有投资机会挖掘。

   寇志伟:2018年以后,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乃至本地化变成了一个长期趋势,地缘政治和疫情等因素都在推动这个变化。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多细分产业已经到了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近的程度,现在这一过程正在被加速。客观地说,未来中国经济在总量层面的机会是变窄的,但是我们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有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所以进口替代乃至抢占海外市场是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刘晓龙:目前组合有配置一定比例的军工,主要布局了航发产业链的相关标的。综合来看,当下军工的业绩爆发点对于组合收益贡献的确定性不如电新制造业强。另外,聚鸣属于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研究基本面的选手,短期情绪未能影响到我们看好的方向。

   朱龙洋:台海问题只是中美问题的一角,相信未来几年中美博弈无处不在。中国只要做好自己,坚持市场化,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全球竞争优势仍然很牢固。各个行业的国产替代已经是大趋势,很多制造业都有这方面的投资机会,很多制造业优秀企业也都有希望成为全球冠军。

   美联储加息和通胀影响逐步减弱

   记者:美国通胀和可能的加息是今年市场关注重点,对中国经济和股市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陈殷:经过2次75bp的加息之后,随着油价回落和总需求放缓,美国通胀读数也有望转入回落,美联储在9、11、12月份议息会议上的加息幅度可能会缩小,美国通胀和加息对市场的影响会有所减弱。中美利差目前已经收敛到几乎消失,人民币汇率在近期仍然能保持稳定,显示从经济的环比变化来看,中国在慢慢趋好,美国在逐渐转弱,这种变化组合对中国的股市表现是总体有利的。后续需要关注的是美国经济放缓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的风险,在美股的急调整下,全球金融市场都会有短暂波及的风险。

   刘晓龙:这次加息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从过往经验看,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基本是在第1次加息时市场的反应比较明显,之后的影响逐步钝化。

   寇志伟:这的确是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一个潜在风险。我们判断这一轮海外来看没有大的金融泡沫或者说实体经济的杠杆,并不会像2008年一样出现那种经济断崖式的下跌,更可能是一次温和的周期性衰退,幅度是可控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一方面,A股市场特别是出口相关的板块去年以来已经提前反映了海外衰退预期。另一方面,最近我们看到美股其实也非常有韧性,原因在于今年上半年美股的跌幅也比较大,也对衰退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定价。当然,后续我们还要继续观察海外通胀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现在市场预期的是随着通胀压力下降,美联储明年会开始降息,这个预期有可能过于乐观了。但不管怎么样,海外加息和衰退带来的风险释放的主要过程可能已经比较充分了。

   方磊:美国通胀和快速加息正在减少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外需走弱可能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短期来看,出口的韧性仍在,但外需下行趋势已经确定。一般情况下,当外需走弱时,国内政策将积极对冲。7月底中央高层会议定下呵护基调的同时强调落实,预计后续政策效果将进一步凸显,内需将支撑国内经济持续复苏。抛开短期波动,国内经济恢复依旧是后续股市走势的决定因素。从股市风格来看,由于价值板块中海外营收占比较成长板块低,因此受外需走弱的影响更小。

   除了对基本面的影响,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加息的影响还可以分为两方面:情绪端和估值端。一方面,美联储持续收紧可能导致美股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加息带来的衰退将逐渐传导至美股业绩上,不排除美股出现盈利估值双杀的可能。如果美股出现较大波动,可能从情绪端压制国内股市情绪和风险偏好。另一方面,美国收紧流动性对全球股市估值都有压制作用,后续A股估值持续提升的弹性可能不大。

   朱龙洋:海外的需求衰退首先影响出口企业的盈利,海外的货币收紧会对港股影响大些,对A股影响较小,并且我倾向于认为这种影响边际作用越来越小。

   应对市场多轮冲击、私募积极调仓

   接下来寻找确定性领域投资机会

   记者:今年以来,你的投资有哪些经验和反思?接下来将采取何种策略?

   刘晓龙:宏观层面,我们看到外围在收水、国内宏观流动性较好,结合聚鸣投资自下而上挖掘个股的打法,下半年会更聚焦国内的情况,倾向于持有“应对比预测更重要”的态度。

   寇志伟:今年上半年,市场经历了美联储超预期加息、俄乌冲突以及疫情二次爆发等多重黑天鹅事件。我们投决会及时调整了战术应对,仓位的指引迅速下调。第一次下调在2月上旬就开始做了,因为判断可能出现一个中等级别的调整,同时在组合上做出了一些再平衡,更加倾向于防守的一端。俄乌冲突爆发后,市场大跌,我们没有在市场下跌中被动减仓,而是抓住机会调仓,提升组合的性价比。3月中旬政策喊话后,我们跟上了市场大幅反弹的节奏。在3月底我们抓住市场反弹企稳的窗口期,进一步降低仓位,因为我们判断尽管市场的恐慌抛售告一段落,但对经济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困境冲击的下行风险定价不够充分。上海疫情全面爆发后,市场又经历4月份持续的调整。随着市场的不断调整,我们感觉到长期看好的一些行业中的优秀公司跌到一个越来越让人喜欢的水平,所以在5月初我们投决会讨论和决定,认为市场风险的释放已经比较充分了,结构性机会已经相当显著,即使整体指数再下跌,这些优质公司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上讲绝对可以坚决买入,与之荣辱与共,长期持有了。所以我们在那个时候果断上调了仓位指引。

   重阳过去历史上也做风险敞口的调整,但是低频度的,过去六个月我们做了三次比较明显的调仓动作,这也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我们遇到了非常罕见的多重冲击。回头看,这三次调仓动作方向和时机都是正确的,也有效地降低了我们的投资组合受市场整体波动的冲击。

   当前我们的仓位又提到了一个中高水平了,反映了我们对后市仍然保持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

   陈殷:年初以来市场就遭受了接连而至的三轮冲击,随后从4月底转入持续修复,但股价反弹集中在少部分行业个股上,这对于均衡风格的投资者不是很友好,投资上需要加大对系统性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幅度,结构上也需要向少部分更确定的行业和个股聚焦。随着市场的恢复,交易情绪开始升温,预期驱动的现象增多,相比于追逐市场预期的短期变化和板块轮动,我们更愿意去密切跟踪产业和企业发展,寻找和等待在少数确定性领域的投资机会。

   方磊: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首先,情绪可能是影响今年投资的重要因素,保持冷静、逆势布局可能要优于一味恐慌。第二,尽管情绪对于短期走势的影响可能很大,但中长期来看股票价格的涨跌还是由内在价值变化决定的,当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站在稍长期的视角考虑投资标的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我认为今年全球宏观环境较为复杂,下半年市场可能依旧以震荡为主。在应对上可能会适当减少操作频率,从中长期视角考虑投资标的的投资价值、确定性和安全边际。

   朱龙洋:我们一直坚持自下而上寻找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同时具备的股票,这种策略上半年主要的挑战是,一个挑出来的公司短期不在热点,所以不涨,另外,市场的热点股票可能不太是那种讲的清楚竞争力或者好商业模式的公司,给选股带来了些困难,以往可能10个公司里就能挑一个好的,现在估计几十个里才能挑出一个。未来需要加大覆盖范围,多去瞄准,然后找到开枪机会。

   配置成长股也看好传统龙头

   港股受国内外影响还需等待机会

   记者:当前仓位和配置结构如何?接下来您觉得哪些细分的投资领域有较好投资机会?另外,如何看港股的配置价值?

   刘晓龙:老产品仓位在8-9成左右。多行业均衡配置,相对分散。整体组合配置了具备安全边际的逆向底仓,比如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同时,成长板块短中期关注电新制造业,预计在四季度加大对半导体、出行、服务类消费的关注。

   港股占比1.5成左右,主要配置A股没有的好资产,比如目前具备阿尔法的新消费、互联网等。

   寇志伟:具体来看,接下来我们看好以下三类投资机会:

   一是未被市场充分关注的细分行业成长股。在经济增速承压的背景下成长更加稀缺,尤其是很多符合“专精特新”特征,营业收入和宏观经济波动弱相关,但可能受益于原材料成本降低的高质量成长股有投资机会。

   二是估值回到合理区间的核心资产,如受短期政策变化影响但内在资质优秀的港股互联网龙头公司,受全球流动性收紧冲击的龙头生物医药公司以及其它个别行业龙头,在短期负面因素解除后存在明显的估值修复机会。

   三是传统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由于此类企业经营比较稳定,能够较好地抵御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投资组合中抗风险的有效补充,而且这类公司本身股息比较高,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下跌空间有限,如油气资源、金融、地产、钢铁等行业龙头。

   至于港股,我倾向于认为总体上是有配置价值的。尤其是港股科技股,无论从全球流动性还是政策层面,当前在边际上出现微妙的积极的变化。流动性上有迹象表明,市场在开始交易衰退了,这意味着流动性的收紧至少在资产价值的层面上来讲已经到了末期。另外政策因素很显然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认为港股科技股总体上是有配置价值的。

   方磊:下半年,我们关注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定价权有望进一步提升的消费类资产,例如航空旅游、物流、医药、广告媒体等。由于港股会受到中美两边股市的影响,今年波动可能更大。在海外流动性加速收紧的环境下港股估值端上行的动能可能不大,下一步港股上行可能主要依靠业绩兑现,但目前来看港股的业绩弹性可能有限。我们认为,港股的投资机会可能还需要等待。

   朱龙洋:仓位上还是保持较高仓位,调整之后的很多核心资产,具备长期的较高的潜在收益率,高股息的一些公司也具备较好投资价值,新能源大的方向上机会很多,也值得花精力挖掘。港股的当前估值很低,但离岸市场受制于海外流动性和国内经济疲弱,在这两个因素转向后,港股机会很大。

   陈殷:组合目前保持在中高仓位运行,配置结构上偏成长股。我们认为下半年还是要关注一些长期的成长比较确定的行业,在制造业中,关注下游面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服务的材料类和设备类优质公司。关注受益于新技术发展、海外市场增长、上游原料价格回落、需求边际改善的制造业公司。在医药、消费等领域中,寻找估值相比于自身的成长合理甚至低估的公司。港股经过长期调整后具有配置吸引力,但在具体配置品种上存在不足,港股的优质公司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消费、医药领域,其他领域如新能源、高端制造的可配置品种缺失,这会从结构上限制港股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