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深一度:中国市场仍然保持“高度吸引力”
韩国8月贸易逆差规模达94.7亿美元,创下开始相关统计6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报道称,因韩国半导体产品出口受挫、进口能源价格上涨,韩国在世界中“出口强国”的地位正在动摇。
在能源价格暴涨、出口下降的两面夹击下,向来的贸易顺差大国德国今年5月出现了多年来首次贸易逆差。德国工商大会外贸领域负责人特莱尔这样形容目前的发展趋势:接下来数月,国际市场对德国产品的需求将更加低迷。
在全球范围内看,中国外贸的稳定增长相当亮眼。今年一季度平稳开局,4月因疫情冲击出现下滑,5月起触底反弹,7月出口“超预期提速”,8月进出口增速虽有放缓但仍达到了8.6%。
中国外贸不仅规模持续扩大,还呈现不少亮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8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575列,发送102.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6%,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带来的红利也逐步显现。中国贸促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向RCEP区域国家出口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数同比增长36.4%。马来西亚《星报》称,RCEP成为中国2022年保持贸易和外资稳定的“强大杠杆”。
外贸之稳,折射出中国供应链之韧。
美洲银行的首席市场策略师约瑟夫·昆兰和高级投资策略师劳伦·桑菲利波8月31日在美国《巴伦周刊》网站上撰文称中国制造业“非金即银”。称,根据联合国最近发布的《国际工业统计年鉴》,在联合国追踪的22个制造业类别中,中国产出占第一的类别多达16个,在剩下的六个类别中排名第二,“如果把全球制造业比作奥运会,中国在每一项赛事中都能获得金牌或银牌”。
美国之音网站9月7日发表一篇分析中美制造业发展趋势的,该文虽然极力唱衰中国制造业,但也不得不承认“产业链的转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称,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自那时以来中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雄踞世界第一。中国被认为是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纽约时报》9月6日刊发的一篇以苹果手机为例说明了“脱离中国”的困难程度。称,苹果的中国员工们和供应商为这款已问世15个年头的产品所贡献的全方位劳动和精密零部件堪称前所未有,涉及到制造设计、扬声器和电池等多个方面。苹果手机已从一款在加州设计、中国制造的产品,变为了两国共同的创造。在新冠疫情的大部分时间里,苹果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都得到了回报。尽管2020年和2021年苹果在别国都遭遇了多次停产,但在中国的稳定生产帮助苹果提升了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苹果手机销量突破历史纪录。
德国之声网站援引德国慕尼黑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8月初的分析称,如果德国企业将生产链全面迁回德国,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跌几乎10%。德国金属和电气行业雇主协会主席、德国汽车供应商爱尔铃克铃尔负责人沃尔夫近日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德国在短期内几乎无法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如果我们今天突然切断所有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这是不可想象的”,“与中国的经济战将让工业瘫痪”。
许多外商看得明白: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9月6日,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了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大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近期加码对华投资的德国企业不只巴斯夫集团。今年8月,德国经济研究所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称,中国作为巨大的销售市场以及那里可获得的利润似乎太过有吸引力。
大众公司可持续发展发展委员会发言人凯尔在德国《商报》撰文称,“撤出中国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有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没落和社会的动荡。我们的幸福生活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同中国的贸易关系以及在中国的投资行为”,“中国现在是、将来也仍将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并且正在演变成重要的革新技术发源地”。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松林近日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说,缺少中国市场的德国经济是“一种幻想”。他说,奔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在全球市场销售总额中占据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他相信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在未来十年将仍具有高度吸引力,“在中国市场自我设限,这只会削弱我们自己”。
这不仅是德国企业的心声。今年1至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折合1239.2亿美元,增长21.5%。诺贝尔奖得主、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经济短期面临较大挑战,但中国一直在做正确的事,继续大力投资有利于发挥经济潜力的领域,因此中长期前景仍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