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稳投资 政策再加力
上图:8月28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提供72.73亿元资金支持的平陆运河项目正式开工。图为平陆运河出海口附近的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大榄坪作业区。
下图:浙江桐乡,苏台高速二标钢筋加工车间,工人在切割焊接。
在浙北,苏台高速南浔至桐乡段桩基施工正酣,钻机打孔,吊机安装,长三角一体化又添新通道;
在粤西,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油品码头初见雏形,管线支架加速搭建,深水大港呼之欲出,将带动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在豫北,安阳机场飞行区跑道已全面贯通,后勤保障楼、候机楼建设如火如荼,中部扩大开放再加速;
近几个月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一批稳投资、促消费、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强劲动力。
补充项目资本金,推动尽早开工
“18亿元,两周内全部到位!”桐乡市交投集团董事长李锋在地图上描摹着一段北起苏浙省界、南接沪杭高速的路线,“有了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这笔资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这段2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马上就能全面开工了。”
项目资本金是项目开工的先决条件。今年以来,为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一系列信贷政策加快部署,但资本金到位困难成为制约不少项目建设和贷款投放的重要因素。
今年上半年,李锋一度很焦虑,苏台高速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项目投入大,总投资超过180亿元,其中资本金占比35%,共计63亿元,短时间内难以筹措到位,“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资本金的‘东风’。”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政策部署送来了这股“东风”。会议明确,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不到一个月,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分别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基金公司,完成了首笔资金投放。
紧锣密鼓的投放并不是搞大水漫灌,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精准选择项目、形成有效投资至关重要。
一个个项目首先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及各地方形成备选项目清单,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向政策性银行推荐;政策性银行再按照市场化原则从中进行筛选,依法合规自主决策、独立评审,开展项目对接投资。
从项目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重点瞄准这3类: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二是重大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项目选择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辉介绍,基金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内、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够尽快开工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确保资金到位后,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苏台高速项目符合这些条件,四证齐全,开工条件成熟;既能助力完善长三角高速公路路网、创造丰富就业岗位,也能形成较稳定的经济回报。”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客户二处工作人员窦智宏说,这一项目入库后,开发银行浙江分行迅速进行对接、评审、决策,不到4天就发放了首笔资金。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7月13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对于迟早要干的项目,通过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够快速精准打通资本金无法到位造成的堵点,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既不增加企业债务负担,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立之后,地方申请积极,项目供给旺盛。一些项目已纳入项目库或正在履行入库流程;一些项目正在完善用地、用能等项目要素;还有一些项目正在加快开展投资咨询、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为金融工具投资提供有利条件。
“基金的投放一举多得,极大提升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李锋认为,基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既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又有助于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减轻公司股东投入压力。
更重要的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还进一步引导带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以苏台高速项目为例,资本金方面,18亿元基金投放已带动商业银行跟投1.32亿元;贷款方面,还将带动33.43亿元的商业银行贷款。
央行表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
项目对接顺畅,基金投放不断加速。截至8月26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签约422个项目,共投放2100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也完成了900亿元资金投放。不到两个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3000亿元。
张辉表示,开发银行将聚焦资金投放、实际支用、配套融资三大环节,坚持精准投放、保本微利、合规运作,切实强化风险防控,扎实做好基金运营、投后管理各项工作。
这一工具还在不断扩容。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汇聚更多合力
促基建、稳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并不是“单打独斗”,还与其他政策配合形成组合拳。
——与政策性银行贷款配合,为项目提供双重助力。今年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助力资本金足额到位后,前期的8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中长期信贷资金就可以及时跟进。
“这两项政策举措相辅相成,既增加中长期信贷供给,又补充项目资本金,可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发挥综合效应。”张辉分析。
“除了18亿元项目资本金外,开发银行还为苏台高速项目提供了30亿元额度的信贷支持。”李锋说,投贷结合、双管齐下,尽快推动项目开工的同时又为项目建设运营提供中长期信贷助力。
——与财政政策配合,为专项债券项目资本金搭桥。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节奏,加大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张辉表示,基金投资中部分项目采取专项债券资本金搭桥模式,对于纳入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计划中的项目,在专项债券发行完成、资金到位前,由基金资金先行补充到位,最终根据发行计划由专项债券资金分批置换,实现基金退出,形成金融财政服务稳投资的合力。
政策组合拳发挥合力,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稳步显现。今年前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3个月加快。
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稳投资的作用?张辉表示,要在3个方面充分发挥功能优势——
更加注重规划先行。更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系统性融资方案设计,发挥在政银合作、政策梳理、项目策划、融资模式研究等方面的优势。
优化资金供给期限。目前开发银行15年以上基础设施长期贷款占比超过70%,重大水利工程等项目最长贷款期限可延长至45年,要持续通过长期大额资金投放更好适配基础设施项目的生命周期。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创新融资模式、补充资本金、牵头组建银团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更多、更长期限资金,实现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