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志商业

创投

南昌探索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发力低碳经济

时间:2022-09-04 07:20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厚田乡位于赣江和锦江的交汇地带,拥有被称为“江南第一大漠”的厚田沙漠。近年来,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农村为目标,厚田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通过引进低碳种植养殖产业,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镇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一条农业农村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路径。走进厚田乡梅花村,干净整洁的村道、精致漂亮的休闲广场、枝叶繁茂具有800年树龄的古樟,构成一幅清新漂亮的田园水墨画。“村里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后,环境越来越好了。”保洁员谭兆金高兴地说。

  谭兆金口中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是厚田乡在各村推进实施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在梅花村村口,一间小白瓦房静静掩映在篱笆围成的花圃间。“这就是咱们村的污水处理站。”顺着村党支部书记谭辉的指引,看到这座污水处理站由格栅井、沉砂池、厌氧池、消毒池等部分组成。

  “利用村里的污水管道,采用‘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噪声也不散发异味,每天可以处理20吨污水。”谭辉说,梅花村400多名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贯穿全村的污水渠,流到村口的污水收集口,再汇集到污水处理站,经净化处理后水质达到了江西省一级标准,可通过明渠引流浇灌农田。“污水集中处理不仅极大改善了我们村的人居环境,还能还水于田,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谭辉说。

  生活污水处理站不仅成为各村的“标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等各项工作都成了厚田乡低碳发展的重点课题。按照美丽生态宜居新农村工作思路,厚田乡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为目标,对房前屋后的环境、雨污、垃圾转运等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优化。

  “以打造‘低碳村’为目标,我们村坚持贯穿低碳、绿色、生态、智慧四大理念,积极实现能源清洁化、建筑低碳化、空间集约化、生活绿色化。”厚田乡闸上村驻村干部袁爱鹏介绍,经过前期调研设计,该村的精品村建设项目涉及85栋居民楼,建筑立面达16000平方米。“85栋楼的建筑改造,采用了新型墙体材料和外墙保温隔热技术,抗热、保温性更强,空调使用强度、耗电量也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实现建筑节能。”袁爱鹏说,除此之外,村里还将30个路灯换成了太阳能路灯,并集中改造道路约10650平方米,改造河道约18000平方米,打造绿色景观节点6个,大大提升了村里人居环境。

  今年6月8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白胸翡翠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蓝喉蜂虎先后在厚田乡梅花村现身,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凭借着千亩生态园林和清澈的水库溪流,厚田成了珍稀鸟类的天堂,这些美丽的小鸟是对坚持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探索“双碳”实践之路的最好回馈。近日,在厚田乡开办了同创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夏小扇特别高兴,困扰他已久的养殖粪污处理工作得到解决。

  “我家养殖场每月能产生300吨左右的猪粪和污水,自家投资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后,不但维护困难,而且仍有较重异味,周边村民意见很大。”夏小扇告诉,自从距离养猪场不到10公里的粪污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中心建成后,同创养殖场成为厚田乡首批完成源头粪污减量生态改造的养殖场之一,“在中心的帮助改造下,我们栏舍有了节水饮水机、自动刮粪机、粪污收集管网等,异味再也闻不见了,而且中心还会每天派吸污车来场里把粪污全部收集走,切实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夏小扇说的粪污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中心正是新建成不久的正合生态农业科技园。走进中心,干净整洁,机器“轰轰”运转,4座巨大的白色球体建筑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的厌氧发酵罐,粪污在这里经过厌氧菌降解,会形成沼杂、沼液和沼气。其中,沼气将用来发电,沼杂和沼液在经过固液分离和二次发酵后,将制成有机肥。”企业负责人黄强介绍,目前,正合集团创新的“N2N+”区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已被列入。

  “所谓N2N是对传统‘猪—沼—果’模式的转型升级,打造一个闭链绿色生态循环系统。第一个‘N’是指养殖业子系统,代表的是N家养殖企业;‘2’是指处理中心,代表的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和有机肥处理中心;第二个‘N’是指种植业子系统,代表的是N家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和合作社。”黄强表示,此模式通过中间的两个资源循环利用转化核心,成功地将上游的种植养殖业废弃物产生端与下游资源再生产品应用端结合起来,在周边半径25公里区域内能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生物质天然气集中供气、生态有机肥供应全覆盖,构建区域种养平衡,打造出一条绿色循环产业链。

  如今,在厚田乡周边,一条种养互惠、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新路径正在延伸。“厚田周边区域有200多家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完成源头减量改造后,可年处理粪污30万吨。”黄强说,粪污在处理过程中,每年能生产沼气500万立方米,发电1000万千瓦时。此外,在有机肥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秸秆。“以前村民处理秸秆就是一把火烧了,现在,我们对秸秆进行统一回收处理,不仅给秸秆找到了好‘出路’,也让农民通过秸秆获利。”黄强说。

  据了解,该粪污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中心达产后,每年能生产有机肥2万吨、水溶肥2000吨、液态肥26万吨。尽管只有7名员工,但中心全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全年总产值可达3000万元以上,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凡经昌樟高速前往厚田沙漠游玩的人们,到达离景区入口不远处,都能看到一片格外壮观的景象——成千上万块深蓝或浅蓝色的光伏板组件绵延不断,宛如在沙漠上覆盖了一层蓝色的海洋。

  这里是厚田沙漠光伏生态园太阳能光伏电站,是南昌建设低碳城市的标志性工程,由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8月23日中午12点,走进这座电站中控室,两名工作人员正仔细监控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变化。屏幕上显示的实时发电量为3378.5千瓦时。“我们电站总占地面积950亩,目前投入使用的有薄膜组件6000块,多晶硅组件15000块,总装机容量6兆瓦,每小时大约能向国家电网供电3400千瓦时。”公司负责人曹华展介绍,目前电站年发电量为590多万千瓦时,年收益550万元左右。

  “之所以选择落户厚田,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城市沙漠资源禀赋。”曹华展说,沙漠地区日照充足、面积宽广,发展光伏产业再合适不过。

  一边是沙漠景观,一边是光伏板,二者在厚田的结合,实现了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

  防沙治沙,曾是厚田乡工作的重点。厚田沙漠占地万亩,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就开始通过大量种植固沙植物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近年来,厚田乡创新发展理念,由从前的单纯治沙转变为发展沙漠生态旅游等产业,迈上了从“治沙”到“用沙”的生态发展之路。

  “光伏项目用地均为较松软的沙地,实现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成为防沙固沙的有效手段,大大减少了政府在防沙治沙上的投入。目前,我们的治沙工作已基本完成。”厚田乡党委书记刘开烦说。

  在厚田乡闸上村的村头坡地上,也有两片51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像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追光逐日的光伏发电还鼓了老百姓的口袋。

  近年来,厚田乡鼓励有资源优势的村建设光伏发电系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没有废气、没有废水、没有废渣,光伏发电不仅节能环保,对村集体经济及老百姓的收入也有很大提高。”袁爱鹏说,该村的光伏项目每年可增加2万多元村集体收入,全村13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300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