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被忽视的助听器,与7000万老年听障人群
研究院发布的《敢问天籁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显示,据保守估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这意味着每三位老年人,就会有一个中、重度甚至是极重度的听障患者。按目前老年人口计算,约7000万人群需要佩戴助听器恢复听力,20年后会超过1亿。然而,目前助听器的使用率在中国只有5%~10%,绝大多数听障老人仍生活在混沌不清的世界里。
、小米、科大讯飞等在内的一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发力。例如今年9月份腾讯发布自研的助听器核心算法解决方案,联合助听器厂商智听科技研发推出相关助听产品。今年5月份,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发布了旗下首个C端医疗系列产品——讯飞智能助听器。小米则通过投资对助听器进行了布局。此外,纳渺、天悦、木芯等国内厂商已先后发布自主研发的助听器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也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在老年助听器上的应用还处在技术适应和改造阶段,智能助听标准体系的制定并没有跟上,部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未在智能技术应用上完全细化,有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听障老人的实际需求。
助听器的芯片技术也值得关注。赵航介绍,几乎所有国产厂家都是买国外的芯片进行组装,有技术实力的厂家会在通用芯片平台上加载更好的算法,以提升助听器的性能。“但由于芯片研发是个高投入、研发周期较长、需要积累的工作,目前国内并没有能和进口助听器芯片抗衡的国产芯片问世,只有少数国产厂商在尝试走这条艰难但正确的路。”
然而他对此抱有乐观态度,“医疗器械并不像手机那样对芯片制程有很高要求,不存在‘卡脖子’的硬性限制,在资金和人才到位的情况下,技术突破是迟早的事。”他预计未来5-10年内助听器行业会在国产芯片方面有突破。孟照莉对国产助听器的技术发展也充满信心。“随着越来越多老年人认识到佩戴助听器的重要性,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加上自主研发的投入,相信中国助听器的研发水平会逐渐赶上。”
和其他医疗器械主要卖给医院不同,助听器直接卖给终端消费者,有个人消费品的属性,赵航因此认为,要让消费者接受国产助听器,还有两个可能比芯片更大的难点。首先是听力学领域的积累不足。“例如目前国际上助听器通用的补偿方案是由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实验室研发,不同语言、不同聆听环境会带来较大差异,而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积累非常匮乏。”其次是销售渠道和专业服务问题。赵航观察到,近两年,国外助听器企业开始大规模收购国内助听器连锁门店,“如何探索出一条能和国产高性能助听器配套的营销和服务模式,将是未来国产厂商崛起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万敏看来,国产品牌助听器有价格优势,而只有助听器价格降下来才可能逐渐走向普惠,让更多老人能够佩戴。贴近中国这个大市场,产品迭代的速度也会比较快。她建议新入局的国产企业瞄准轻中度听力障碍市场。“在听力损失严重的那部分老年群体市场,国产助听器厂商在技术积累和研发方面没有竞争优势,但是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听力障碍,技术上需求没有那么大,国产助听器品牌的机会主要就在这里。”
近些年为改善听障人群问题,国家也在政策层面给予关怀与支持。比如全国爱耳日的设立,每年这一天全国范围内会有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听力改善相关的社区关怀、公益捐赠以及科普宣教行动也持续不断。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优质企业引育、产学研协同创新、老年人听力健康筛查等行动。2006年,中国残联及相关部委下发《听力语言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提出开展老年人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试点。2011年,中国残联及相关部委制定、下发《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为5万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佩戴助听器。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然而,政策的实施还面临着公众认知不足、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一些社会性团体在努力。万敏告诉孟照莉说,目前老年听障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特点,尤其是中枢性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同时,“比起新生儿领域,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筛查、诊断、干预和康复的工作规范。尤其是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康复还非常缺乏。”
王巍表示,除了加大科普和宣传外,要加强正规听力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此外,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从而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赵航认为,
对于属于跨学科的听力学,高校及科研院所要重视跨学科团队和研究平台的搭建。行业要尽快建立验配专业人员准入制度以及专业服务标准。与此同时,现阶段针对听障人士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很迫切。
《报告》指出,政策下一步需要从“主动脉”深入到“毛细血管”,以更微观、可操作化的细则、规定、行业指导等方式凝聚国家、企业与社会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的《柳叶刀》官方公众号那篇也通过标题对当前听障问题的迫切性以及解决方案作出了特别强调:听力损失目前影响全球20%的人口,应真正发挥助听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