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志商业

财经

企业的每股收益高

时间:2021-12-08 23:13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净利润/总收入)*(总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

  公司的年报收益是什么为什么很多公司的年报收益很低而每股收益却很高是不是主要看每股收益

  所以每股收益是1毛。另一个股票总股本只有1个亿,这个公司净利润也是1亿,每股收益就是1/1=1,每股收益就是一元了。

  雪球上的朱晓芸分析师给了几篇文章谈到EPS的增长之源,我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编辑,以便于我自己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简化让更多普通人知道分析员在说些啥。 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公式之一:杜邦分析法,净资产收益率ROE=销售利润率 X 总资产周转率 X 权益乘数(财务:总资产/股东权益),因此,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也就取决于这三个因素。而每股收益EPS=ROE X BPS (每股净资产,市帐率就是每股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得来的。) 虽然杜邦分析法非常直观明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它没有把经营收益与金融收益进行区分,也就是如果一个传统行业却不务正业去炒PE赚了很多钱,同样能够提升ROE,但是并不能说明其主营业务做得很好。只不过,杜邦分析的确非常强大并且简单,因此这个分析方法还是被用来分析企业长期经营前景的判断。 那么用最简单的方法去理解如何增加股东财富,也就是每股收益,就有四种途径:其一,净利润率的提升;其二,资产周转加快;其三,加大财务;其四,每股净资产的增长。 一、净利润率的提升 净利润率取决于毛利率、费用率以及税收。 1. 提升毛利率: 毛利率取决于销售价格与材料成本。提升毛利率就很简单,第一,你能不能拥有定价权把价格定得很高;第二,你能不能把原材料的成本压低。但从长期来看,包括原材料和人工在内的直接生产成本大体上应该是上升的。所以只能凭借规模效应、向上游延伸或是减少用人的等几个方面来降低成本率,但实现这几个方面,都或多或少会面临资本投入的问题,就要看折旧摊销期内产生的折旧摊销费用跟节约的成本如何匹配了。如果是以矿物资源作为原材料的,则直接受到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比如说石油价格。 提升毛利率更加理想的方法就是提价。像奢侈品牌服装和包包,毛利率相当得高,服装成本上加价5倍以上标价出售是属于很正常的。茅台也是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另外像东阿阿胶,从09年产品提价以来,毛利从43%提高到了63%。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拥有定价权的。房地产就是一个例子。在打压房价的同时,根本不可以继续高速提价,因此地产老大万科的2011年的毛利就2010年29.8%下降一个百分点,并且预计毛利率下降的趋势可能很难改变。 如果每个单个产品的毛利率都无法改变的话,就得改变产品结构,卖更多高毛利的产品。这也是为何当当一定要扩充品类,卖图书以外的商品,就是因为图书的毛利相当低。但凡客在2011年也吃过盲目扩充品类的亏,甚至连拖也卖,导致拉低其整体毛利率。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定价权和成本是很难由自己控制的,因此,通过改变产品结构来提升整体毛利率,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2. 降低费用率 费用率包括了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以及财务费用率。 销售费用基本上就是花在打广告上,而对于B2C而言,物流成本就包括在销售费用中,这也是为何各大B2C都要自建物流,期望若干年后能够把这块费用降下来。但很多企业在扩张时,销售费用是降不下来的,其增幅甚至会超过营收的增长,比如之前谈过的即将上市的唯品会。打广告买流量,这些钱都要计入销售费用,对于没有顾客忠诚度很低的各大B2C来说,降低销售费用可能会导致营收的大幅度下滑。因此,如果看到销售费用率降低(注意不是销售费用,因为广告必然是随着销售额增加,越打越多的),而营业收入却仍然上升的话,就是一个好兆头,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企业完成了品牌建设。 管理费用一般主要花在员工工资以及资产减值上面。给老板买豪车,这钱就得记在管理费用上。管理费用率的下降有两种路径,一是销售收入增加而管理费绝对额保持稳定所导致的费用率下降,二是主动的缩减开支。换句话说,员工工资不涨,人没有增加太多,没有乱造办公楼,没有大量库存卖不出去以至于需要减值,就能够使得管理费用率下降。研发费用也是计入管理费用的,一般而言,费用化的研发费用一般都是营业收入保持稳定比率的。而缩减开支的话,就是像维棉网那样:连张打印纸都要节省,出差必须坐经济舱等等。甚至,裁员。 财务费用就是去支付的借款利息。没有负债的企业当然是最好的(非流动负债),比如说Apple,但是也只有Apple的长期借款可以是0,其他企业都是做不到的。对于过往有带息负债的公司来说,如果流足够好、账上的足够多且又没有大笔资本支出的需求,大多数企业还是倾向于把这些债还掉的。所以核心是,公司未来有没有能力赚到大量的? 3. 税率下调 这个基本上就不是企业自己能够控制的了,所得税率是由决定。白酒行业这两年盈利水平大幅提高,也就是得益于过去这些年税改导致的实际所得税率下降。 因此,对于提升净利润率来说,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企业是否有定价权? 企业是否有能力推出高毛利热销新品? 销售费用率未来有没有可能降低?(企业的品牌建设情况?) 带息的负债有没有可能减少?(企业能否赚到更多的?) 行业产品价格普涨? 成本控制下降? 会否因治理改善导致管理费用降低? 税率能否下调? 二、提升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减少总资产,这个相当复杂,牵涉到企业并购、剥离资产等等,原文作者朱晓芸分析师也没趟这趟浑水,那我更没水平去趟了。分析重点就在营业收入上。简单来说,就是怎么扩大销售额,多卖点产品。 利润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业绩增长,收入下的多,净利润可能还反而会降低。所以探讨如何提高收入在某种程度上的重要性甚至高于提高利润率。这一部分,其实更多的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景气情况以及公司的销售策略。 1. 宏观分析: 公司收入的提高=行业容量的扩大×公司市场份额的提高。看一个企业时,这两条最好都兼具,比如房地产黄金时代的万科,空调普及度越来越高过程中的格力,还有中联重科这种工程机械公司。这三家公司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都达到40%。如果是B2C的话,会发现每年销售额翻一番也是不稀奇的,尽管他们没有一个盈利的。这是因为中国B2C市场目前仍然处于早期,发展潜力非常巨大,所谓的行业容量的扩大几乎是无限的,因为理论上其能够替代传统的线下销售,而现在电子商务占全部零售的比例仍然很低。 行业扩容的主要来源是需求切实的提高。比如消费品行业是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行业是医保的覆盖+收入水平提高+老龄化等,工程机械行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热潮。临近天花板甚至有出现拐点的行业谁都不喜欢,做长期打算的话尽量别沾,至少要少沾。因此,当一个行业的增长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拓展新的增长点(细分行业),这与之前讲过的互联网里诺维特定律类似,只不过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可能这意味“转型”与“不务正业”。失败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提高市场份额的难易程度与行业的分散程度原则上相关,但抢食的企业必须有独到的竞争力。总的来说,能把用户体验做好,把品牌做起来的企业,是最有可能从竞争对手嘴里抢到饭吃的。这个就跟具体的营销策略以及产品开发紧密相关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不断地推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并且提升品牌形象。 2. 企业层面微观分析: 微观层面上,怎么把更多的产品卖出去。道理其实很简单:更多渠道、面向更多顾客、更多的产品、跨行业经营。 更多渠道、面对更多目标顾客,也就是市场边界的扩张。一是地域上的扩张,把产品从地方市场卖到全国市场,再从全国市场卖到全球市场,这是比较简单的扩张、提高收入办法,例如可口可乐,大众汽车,还有华为。什么样的产品能实现地域扩张呢?品牌和产品被用户接受的程度是关键。二是目标市场的扩张,例如假发,原来的主要客户群是有缺陷需要掩饰的以及演员等小众人群,而现在已经变成了追求时尚的大众女性群体。 卖更多新花样的产品,就是所谓的同心多元化。说白了就是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推出相关的新产品和新业务,以原本的企业核心作为圆心,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创新。 跨行业发展,最近我自己看到最夸张的就是海航。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能长期成功的概率不高。尽管有的李嘉诚,中国的华润和日本的三井商社这类例子的存在,但毕竟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跨行业发展失败的情况。之前《浪潮之巅》里面讲述了通用汽车的跨行业发展,最终还是因为“基因”而错失大好美景。“基因”这个词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很多人喜欢用,其实说白了就是企业文化罢了。Google本身专注于技术而不是社交网络,因此G+是做不过Facebook的。微软本身就是搞软件、搞系统的,它去搞网络,比如MSN,华尔街都不看好。就是这个道理。世上有几个李嘉诚?他连Facebook当初都看中入股,还有啥好讲的? 在资产周转率上,朱晓芸给出以下几个问题: 产品是否能卖到更多的地区去? 产品有可能拓展新的需求人群么? 企业是否有能力推出高毛利热销新产品或业务?(与利润率的check list重叠) 企业有能力进入新的有利可图的行业么? 企业的并购能力强么? 三、加大财务 加大财务,也就是借更多的负债。之前说过,单纯的借入更多长期借款会增加财务费用——利息,因此销售利润率会降低。因此,借债本身可能无法提高ROE的。因此,借什么样的债,如何利用好这个,就是财技了。 怎样的举债水平比较合理,需要考察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适度的举债,是否会给公司开来一个更具税赋效率的资本结构; 在市场PE较低时,债务成本是否远低于股本成本; 权益乘数的适度提高是否会让公司的权益报酬率发生质的改变; 股市的整体估值提高,大幅减少了公司股本融资的成本; 公司的流足以支付营运需要。 如果用ROE另外一个公式来解释的话,那就更清楚了:ROE=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经营差异率 X 净财务。这里的关键是经营差异率,等于: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说白了,你借的款到底能不能从营业利润里面赚回来。如果赚得回来,借更多的债就能提升ROE,若不能的话,别瞎用。这里说的,都是带息负债。 但还有一种无息负债,很多公司的成功都是靠它,比如格力电器、苏宁等等。这种无息负债的来源,就是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也就是,从供应商那里进货,我先拿货,过一阵子再付你钱;经销商从我这里进货,得先预付款,然后过一阵子我再给你货。于是乎,白白占用了供应商与经销商的账款,还不用付利息,这增加了却没有增加财务费用,绝对是件美事。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这么强势的,格力能做到,美的就做不到。原因还是在于品牌、销售量所导致的谈判强势。特别是苏宁的供应商,苦不堪言,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唯品会的应付账款比库存增加得快,就说明其在供应商谈判时有更强的优势。 第四,每股净资产的增长 净资产也就是股东权益,其增加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净利润的滚存(未分配利润),一个是再融资。从公式看,当且仅当BPS增长的幅度高于ROE水平下滑的幅度时,加快BPS增长才是有效的提高EPS的途径。 未分配利润的多少,除了企业跟企业的净利润相关之外,还有就是股利的问题。Apple至今没有发过股利,因此目前累计了近1000亿美元。股利的问题与再投资回报率以及企业发展速度有关。如果一家企业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回报率又能让股东满意的话,不分红比分红对股东更为有利。道理很简单,对于股东来说,拿到股利是需要再投资的,如果其他投资回报率都不及企业的回报率的话,当然应该让企业把钱留着“帮他继续投资”。但是,当一个企业发展速度达到尽头,没有更高的投资选择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分配的问题了,Apple现在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分红水平本身对于股价有所支撑,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在港股市场,这个特征就极为明显,分红比率(红利/股价)如果达到8%附近,股价往下跌的可能就很小了。 再融资,也就是增发或者发可转债。只有ROE水平不致回落,BPS的增厚才是有利的。通常来说,能够低成本快速扩张的企业可以选择这条途径,这种企业的生产以及销售规模可以迅速同步扩大,盈利也能轻易提升。这类公司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当盈利迅速提升时,再融资更容易,股权融资成本更低(因为业绩增长快,估值水平也会很高),摊薄的更少。这个正循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某天企业的盈利增长遇到瓶颈。下面就是万科过去十年的例子。

  每股收益(EarningPer Share,简称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

  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净收益是税后净利,股份数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从税后净利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东的利息。

  每股收益仅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况,基本不具备延续性,因此不能够将它单独作为作为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指标。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红利,大多数时候是送股,同时为了融资会选择增发和配股或者发行可转换公司,所有这些行为均会改变总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总股本发生变化每股收益也会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再纵向比较每股收益的增长率你会发现,很多公司都没有很高的增长率,甚至是负增长。

  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前最好对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个牛股宝模拟炒股去看看,里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资料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上面相关知识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体现的是企业按现在的盈利水平要花多少钱才能收回成本,这个值通常被认为在10-20之间是一个合理区间。

  市盈率是投资者所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亦称本益比,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100%时及所得股息没有进行再投资的条件下,

  经过多少年我们的投资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